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校园新闻>> 新闻报道>>正文内容

省锡中学生研究拖延症通过中国大智汇初赛


 

日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国际部学生郑杭奇、惠天和朱周烨组成的团队顺利通过了中国大智汇(ChinaThinksBig,简称CTB)的初赛,即将进入复赛环节。据了解,三学生承担的研究项目是“无锡高中生拖延症的本质与对策调查研究”,旨在让人们认识拖延症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CHINA THINKS BIG)于2012年由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每年有约近500个全国重点高中参与。本届,联合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清华、北大、复旦等顶尖大学、国际性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为中国中学生提出一系列研究课题和实践挑战。

组长郑杭奇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拖延症”这一研究主题,是因为在学校里经常可以听到周围的同学们抱怨自己的拖延:作业总是留到最后才做,或者索性不做。本来感觉还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等到了截止期限(deadline)才发现还有许多的任务没有完成。最令人困扰的是,虽然知道拖延不好,很想改正,但是就是难以摆脱拖延。“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也是拖延症患者。”郑杭奇笑称。

在搜集了十多所无锡高中学校6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后,小组研究发现,锡城高中生会因为电子产品的诱惑、工作繁琐耗时、任务太过于枯燥乏味、误判剩余时间而拖延,而主要影响因素由强到弱排序为对即时满足与享乐的追求、对计划能力的缺失、对任务价值的产生负面评估和对困难的逃避。

对此,小组成员不得不认同知名学者 Steel的理论——拖延症是自我控制的失败。他们认为拖延症并不是说治就能治的。因为拖延症本身就是明知道自己要做某件事,而且也极其焦虑,但是就是不去做的窘境,所以好多所谓的“绝招”并不起作用,比如“番茄工作法”。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博士曾指出中国国民的焦虑已成一种普遍现象,广义上来讲,拖延症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当我们面临“逃避苦难”与“接受辛苦”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安逸的那一个选项。一而再再而三,就这样产生了拖延症。

 郑杭奇说,其实拖延并不可怕,长期且连续性的拖延才会极大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或者学习。(《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