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校园新闻>> 新闻报道>>正文内容

课堂维新: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课堂维新: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省锡中历史组近期教研活动述评

 

近期,历史组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实践中,变革课堂,课堂维新,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活动管理、问题引领和项目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提前进行新一轮课改的适应性实践探索。

陈兵老师在高一(14)班开设公开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这也是刚加盟省锡中的新教师首次亮相学校大型公开课。陈兵老师设计三大主题展开教学:“追寻理想的尝试、面对现实的实验和回归理想的探索。”这就紧扣本课的主旨和学习目标,给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便于学生有条理、按时序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陈兵老师充分运用地图,从地理、气候、物产、军事、政治等要素,阐释经济政策制定的各种要件,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陈兵老师还运用丰富多样的文献史料,通过“史料实证”,引领学生阅读、理解,进而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课堂形式上,改变了老师“一言堂”的现象,充分组织学生探讨、阅读、自主研习等方式,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陈兵老师教态亲切、朴实、大方,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方法灵活。新教师在新课改中得到很好的检验,教学效果也得到教研组同仁的好评。

教研组还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四位青年教师刘仲夏、张雪亚、陈慧洁、陈兵,通过板书设计,古文朗诵,文献解读,史料运用等方面,展示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

把校史资源运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直我们学校和我们学科的特色之一。刘强老师在高一(16)开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公开课,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教学中运用学校“民国十年匡村学校庆祝圣诞”老照片,让学生观察照片中女学生跳蜻蜓舞欢庆圣诞的场景,引导学生神入历史、体察生活,感受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在一所江南乡村的变迁。教学中还引入“民国十六年秋匡校师生远足苏州虎丘摄影”老照片,来说明当时教育新时尚的特点。校史资源的合理运用,让学生感到亲切、自豪,也体验历史的生活化和社会性,对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可谓便捷、真实、有效。

新课改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教学的活动设计。刘强老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时,让学生走上讲台,自主进行学习设计。学生利用周末广泛查阅资料,用心研读文本,认真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走上讲台,落落大方,认真板书,生动讲述,生生互动。学生学习高度专注,学习兴趣浓郁,学习气氛活跃而有效。

另外,我们学科的黑板报设计也进行了创新,在刘仲夏老师主持下,以“看历史”为题眼,组织鲜活新颖的史料,进行精美的版面设计,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黑板报成为“立德树人”的一个窗口。

商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些古人哲学运用当今教育教学中,无不说明只有课堂变革、教育革新,才能顺应时代,才能促进教育进步。我们历史教育教学同样秉承这样“维新”理念。(刘强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