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课程教学>> 学科建设>> >>正文内容

沐浴时间之光,感知历史温情

沐浴时间之光,感知历史温情

----省锡中高一历史第一课活动后记

 

依照省锡中的传统,2019级高一新生历史第一课,走出教室,放下课本,在老师引领下,来到图书馆人文课程基地,进行一场开放式的历史学习,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徜徉书海,触摸历史,感知人类的文明成果。

历史老师为这别开生面的第一课,设计了富有专业味道和时代气息的两道研讨题,即:“历史是什么?”“今年恰逢共和国七十周年,你有何历史感想?”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查阅史料,思考问题,研讨切磋,初步认识历史的功能和价值。

在图书馆大厅里,老师向学生介绍安置在那里的一尊人物雕像。文革期间,省锡中图书馆管理员蒋一木老师,面对红卫兵打砸抢、妄图闯进学校图书馆焚烧馆藏图书,他手拿镰刀,站立门口,守护着学校的文化宝库,可谓“麦田的守望者”。

在国学馆,老师介绍了冯其庸的学术成果和冯其庸成长的故事,鼓励学生发扬冯老的精神,立志高远,发奋读书,成就大家,成就梦想。

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历史学科以其人文性、社会性的特质,在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

国学馆里收藏有包括二十四史在内的古代丰富的国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和集成。西学馆收藏自古代希腊罗马到近现代西方的学术名著,反映西方文化的精华。老师介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全套“汉译学术名著”500种,鼓励学生要以苏格拉底为师,与柏拉图为友,向大师学习,学贯中西,做一个真正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珍藏馆里,老师介绍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套4000余册的“万有文库”丛书。还介绍了省锡中镇馆之宝,十九世纪中期出版的“学者版”《大英百科全书》。

学习历史必定要广泛的阅读,阅读就是一种沟通,阅读就是一种对话,这样方可“神入”历史,把自己置身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从而更好的感悟历史,体察历史,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论述那样:“历史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活动过程中老师给学生进行精当地指导,介绍古今中外名家关于“历史”的论断,介绍历史的唯物史观和多元史观,介绍历史编写体例和史学的功能意义,还对应馆藏图书一一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著作。

历史第一课虽然时间短暂,但这种独特的教学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是什么”持续而深刻地追问与思考,进而让学生今后历史学习中体会历史的功能、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

    这样的活动设计对刚刚入学的学生莫不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高一(4)班刘玲希同学在笔记本上写道:“很惊讶于这节特殊的历史课,这是一节相对开放的课,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到的是古色古香,看到的是庄严而又古老的历史书籍。听老师生动的叙述,听老师讲述过往历史,我油然而生了一种自豪感。”

高一(11)班朱欣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新认知:“从前我不喜欢历史,但是今天的历史第一课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不再是课本上冷冰冰枯燥的文字,它是流淌的、生动的。走进图书馆,翻开历史书,仿佛一位来自古代的先人在与我对话,我心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知道,只有我真正了解那些发生在过去的关于人类的辉煌,我才作为一人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历史赋予我责任,我也将带着历史的厚重奔向未来。”

史学大家钱穆提出,对历史应抱着一种温情的敬意。开放式、生活化的历史第一课,学生仿佛时空穿越,沐浴时间之光,感知历史的温情,对历史也产生油然而生的敬意。(历史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