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课程教学>> 学科建设>> >>正文内容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变革历史学习方式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变革历史学习方式

10月24日,省锡中举行了2019年大型课堂教学研究暨对外公开课展示活动,历史组邀请了南师附中的周武老师,同张雪亚老师同课异构,在高一年级开设了《抗日战争》这一课。陈慧洁老师在高二年级开设了《美国国父华盛顿》。

三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周武老师的课显示了其强大的历史功底和史学素养,以历史时空观为线索,展示了抗日战争中的事与人。地图的运用恰到好处,不断的推动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一幅幅的历史照片、一组组的真实数据、一个个的历史故事,都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时代,课堂中幽默风趣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学生,多角度的历史资料,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教师的引导分析,又带领学生得出了全面、客观的历史解释,感染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课程中处处都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但是并不刻意雕琢,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张雪亚老师的《抗日战争》这节课是变革时代历史课堂转型的一次探索。对于历史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而言,首先要寻找学科核心概念,然后针对这个核心概念提出本质问题,再将其转化成能激发学生投入、能引发高阶思维、能进行迁移的驱动性问题,通过这些驱动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信息、提出观点、分析推理、给出证据、论证观点,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在新情境中完成迁移,解决新问题。张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理念,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核心概念,并突出史料实证这一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问题,即“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史料实证这一素养?”不过,这次的尝试是向学科项目化学习过渡的一种学习方式的探索。张老师先把基础知识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通过制定时空轴、地图填空、史料分析等方式自主梳理好,然后在第二课时中用五个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新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入的学习。希望通过这样的新旧交融的尝试逐渐过渡到完全意义上的项目化学习。

陈慧洁老师的课,通过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史料研读与体悟方式的培养,平板教学为手段,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华盛顿身份的演变为线索,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提升学生的爱国和公民意识。双语教学的运用,让学生接触了一手史料。平板中让学生在地图中标示独立战争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华盛顿在首任美国总统三个时期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内涵的变化,学生平板展示讨论结果,写出自己的历史解释,在不同小组的对比中得到进步。

课后,很多老师都高度肯定了这三节课,无锡大市历史教研员许伟老师总结到,立意是课堂的灵魂,所有的课都需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最后落脚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三位老师都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以德树人的新时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