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校园新闻>> 新闻报道>>正文内容

读书得间,观其会通——记历史学科典型学习方式的课堂探究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形势下,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课堂模式转型也势在必行。有鉴于此,历史学科教研中心11月份的教研活动围绕着历史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分别从科学续写教学目标、史料研读与体悟、课堂表现性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探索与研究。

陈兵老师呈现了一堂《启蒙运动》的展示课,课堂分三个板块进行:文化论争——搅动启蒙旋风;等级冲撞——讨伐专制政体;信仰决裂——抗争神学压迫。陈老师在仔细研读启蒙运动相关论著的前提下,精选彼得·沃森的《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和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中的材料,设计成三个新颖的场景,带给学生非常直观的史料冲击。通过问题的引导,时空观念的铺垫,陈老师带着学生对史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框架的重构、知识的迁移,将知识点从简单的机械式记忆转化为长久的理解式记忆。

缪宇老师开了一节《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的公开课,在“冲击——反应”模式下,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主线,不同阶级的应对方式为辅线,清晰明了地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近代化的历程展现出来。缪老师在课堂伊始就强调了本课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并将之内化到各个板块的设问与问题探究中。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运用了非常丰富的史料,主要体现在对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等经典论著的档案文献史料的转引。缪老师对这些史料进行了摘编与重组,将之巧妙地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论从史出,帮助学生更贴近地理解历史。同时,整堂课采取了多种评价方式来全方位、多层次地测量学生的认知程度,据此及时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

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是历史教学的灯塔,需要我们精研细究;课堂模式转型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需要我们坚持落实。“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要我们能够秉持以上理念,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推进“史料研读与体悟”的典型学习方式,假以时日,必当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