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校园新闻>> 新闻报道>>正文内容

历史第一课|在博物馆中感知历史的温度

历史第一课|在博物馆中感知历史的温度

金秋送爽,凉风轻唱。又是一年开学季,高一年级的同学迎来了高中的第一节历史课。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在匡园百年文化的积淀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在校友先贤真挚动人的事迹中感知历史的温度。

在省锡中博物馆门厅,副校长王晓建老师为同学们开讲“历史第一课”,他从1907年的中国与世界对比开始,让同学们了解匡村中学建校的时代背景。在《匡村学校三十周年纪念碑文》前,“斯乡未辟,仅有陋荒……卅年易过,百岁未央”让大家感受到匡村中学办学的艰辛与不易,也因此才有了“期尔多士,奋翼飞扬。毋懈毋怠,作民之良。”的拳拳期许。

来到匡村学校遗存物展厅,王晓建老师向同学们重点介绍我校校训“诚敏”:“夫真实不欺之谓诚,择善践行之谓敏。校训释义的作者是徐仲嘉先生。经我们考证,他是匡村中学的毕业生,同时毕业后又在匡村任教,他对校训的理解应该很有说服力。”走到十大训育标准的展台前,王老师向同学们解释:“近百年前,匡村中学就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1932年颁布的十大训育标准说明那个时候的毕业生已经很注重身体、道德、智慧、情感诸方面均衡发展,这成为今天我校毕业生形象凝练的基础。”

随后,大家来到校主匡仲谋先生的展板前,王晓建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校主创业和创校的故事:匡仲谋先生从学徒起步,依靠诚信获得第一桶金,终成影响一方的实业家。拥有经济实力后的匡先生把目光投向了教育,这才使上世纪偏僻的江南乡村有了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匡村中学。匡仲谋先生是一个有理想的教育者、一个纯粹的教育者。在那个时代,办教育注定是艰难的。校主还资助了一批毕业生出国深造,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

在博物馆知名校友展厅,王晓建老师以红军反围剿和长征为背景,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我校22届校友王诤中将的故事。王诤是我军第一个无线电台的队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创始人,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随后,王晓建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抗战烽火中的匡园学子”展区,在这里,他以14年抗战为背景,向同学们讲述了有关“淞沪抗日救国军纪念塔”在匡园落成和“锡流”(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的历史,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校“用脚步丈量国家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年无锡沦陷日前,省锡中学子都会再次踏上“烽火锡流路”,徒步28公里回到“锡流”成员的集结地,培养家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

口述历史专题展区的内容都来自我校口述历史校本课程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已经汇编成《一所高中的学生史记》并出版。“一位乡镇企业家的工作笔记”、“爸爸和姑姑的旧证书”、“一张试卷的变迁”,同学们课堂上的口述史成果都有可能陈列在博物馆中。

在校园的另一角,匡园学子们带着满心期待与好奇来到图书馆上“历史第一课”。走进图书馆,等待同学们的是李茂林老师,他专业又和蔼地为大家讲解了本堂历史课。首先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尊人物塑像,他正襟危坐,正在摘抄书籍,书的旁边还放着一把镰刀。李茂林老师介绍到:“文革时期,图书馆员工蒋一木等,为保存学校的宝贵书籍,不惜用生命换取珍贵的知识。”同学们怀着尊敬与感恩,向这尊塑像致敬。

来到二楼,同学们相继参观了辩论厅、演讲厅、实验剧场、苏教版教材陈列馆,专业的课程场馆,培养匡园学子们做终身闯读者、负责任表达者。在匡园,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同学们深切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之美,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随着李老师的指引,同学们信步走进国学馆,浓厚的东方风味扑面而来,与其相邻的是西学馆,二者风格迥异,却紧密相连。亦如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典藏馆。这可是今天的压轴大戏!典藏馆中有着三套珍贵的书籍:文渊阁版的《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和《大英百科全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十九世纪中期出版的“学者版”《大英百科全书》,在全国也仅有四套。李老师提到这些书时,眼中满是自豪的神情:“我去附近的中学看过,他们的学校也很气派,但是像我们学校图书馆的这些珍贵书籍,他们很难有一套!”

当我们踏入那静谧的馆内,我知道,省锡中百年的历史长卷正缓缓铺展开来。我的指尖抚过遒劲的碑文,目光凝视着那本本泛黄的日记、张张灰白的老照片……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听,不禁感慨于省锡中这百年延续不断的历史。从十大训育目标到匡园毕业生形象,代代先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只为更好地育人。一部校史何尝不是一部国史?无锡的青年在这里出发,扛起抗日救亡的使命,抗日纪念塔在匡村中学落成……今天,省锡中的校园里欣欣向荣,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奋斗吧,青年,去成为国家的骄傲!——高一(1)班袁梦

匡园的校史博物馆不是枯燥的讲解,每一个老物件,每一段文字都在讲述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温度:或是匡仲谋、殷芝龄校长都靠“诚”得了第一桶金;或是红色“锡流”绵延出革命的烙印;或是秦含章先生奋斗一生始终不忘的“学成归来,造福桑梓。”

匡园像一颗大树,扎根深处,一脉相承;百年常青,雄壮粗硕。它的年轮里印刻着一代代先辈奋力将它拔高的历史;它的颜色彰显着一位位伟人名士的信念与期许。而一届届匡园学子,便成为那愈长愈旺的叶片,静静诉说着有关自己,有关这棵大树,有关这片天空的故事。或开枝散叶,或落叶归根……而我们,是这棵巨树上的新芽呀,怎能不奋力生长?——高一(1)班王子涵

在典藉馆中,我有幸认识了一批用生命去保护书籍的管理员。不禁感叹于他们的格局、境界与责任感,深深地体会到我校厚重的历史底蕴。“担当”、“责任”两词不断地被提及,再次引起了我的共鸣与深思。作为一名省锡中人,一名中国青少年,我们应以责任担当者的身份去书写一个更美好绚烂的时代,不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高一(2)班杜敉蓝

几个月之前,我作为一名初三生来到省锡中图书馆参观,当时只是囫囵一游。今日再看,感触颇深。其中最触动我心弦的是省锡中教育工作者们的敬业与担当精神。图书馆一楼的雕像刻画了一个人:手执笔,摘录文字,而桌上摆着镰刀。象征着在那个文化浩劫的时代,他就算是一书生,就算是拼上生命,也要守护住宝贵的书籍。它是一尊精神的塑像,代表了这一群有敬业与担当精神的人。我在想历史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觉得历史是一面双面镜,一面照出古人先贤的美好品质、智慧结品;一面照着我们,让我们以史为鉴,鞭策自己,向先贤们看齐。——高一(2)班张其渝

“历史第一课”这样独特的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空坐标中,感知历史的温度,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追忆古今往昔,立志不负韶华。愿同学们带着对世界、对未来的好奇茁壮成长,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踩的地都是历史,所见皆为美好,所行不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