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学处将在校长室、党总支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提高高中新课程实施水平,深入开展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师资培训,做好教科研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学校“创五星、迎百年”总体目标的实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以点带面,新课程的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取得初步成效。
开学初,指导各学科组制定各科新课程学习评价方案,协助高一年级做好各科模块学习补考工作,完成有关学科学分认定工作,各班填写学分登记表。指导高一年级各备课组制定本学期新课程实施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时安排和主要举措。完成信息技术和艺术学科新课程选修组班工作。推广体育组经验,建立“班级指导老师”制度,研究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办法。五月份形成学校《新课程发展规划》、《新课程学习评价方案》和《学生新课程个性化选修指导意见》。体育、艺术和信息技术初步形成学科新课程实验和改革特色。高一、二校本课程和高一研究性学习课程正常进行,形成《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和《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细则》,加强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研究。初步建立学校新课程实验和改革小型学习网站框架,起到对内相互交流,对外塑造形象的作用,继承我校课程改革的传统优势。对理科强化班和外语特色班进行专题研究,调整课程方案,建立优秀学生导师制。高一年级开设学术课程,定期进行科普讲座。聘请专家对老师作新课程理论讲座,组织老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各教研组有1-2篇有关新课程实施和改革的论文发表或获奖。组织老师参加区新课程优秀创新教学设计评选。
二、求真务实,校本教研特色基本形成。
积极支持年级组管理体制的运行,转变部门功能,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继续落实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抓好教研组建设,在“高考成绩”“教研工作常规”、“三力教育”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改革红旗教研组评比办法,本学期设立“学科特色”、“网页建设” “课例分析” 和“新课程实验”单项红旗教研组评比项目,并开展“学科教学特色项目”创建和验收活动。调整备课组长津贴,制定新的备课组长工作考核条例,进一步规范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根据教学处要求,进行专题研讨,提高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每个教研组完成1-2个课例分析,并根据“课题的提出、课堂教学实录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形成课例分析报告。继续开展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对“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多反复、勤反馈”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试点研究,对“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把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兴趣、打好知识基础作为有效教学的起点。进一步实践新课程理念,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学习策略,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每位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研究课。召开“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会。
三、突出重点,校本师资培训和教科研在区域内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继续以1-3年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稳定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对教学中有困难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调查,个别指导。3月底组织1-3年的青年教师参加高三年级一模考试,促进他们及时形成高中教学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实施第二层次“青蓝工程”,为4-5年青年教师、新任年级学科教师、06年新任高三的教师和后备骨干教师配备指导老师。做好教师在读研究生学习的服务工作,06年度继续有20多位老师考取在读研究生。做好应聘新教师的业务考试和试讲面试工作。四月份修订2006年度骨干教师考核条例,充分挥骨干教师作用。积极拓展联系渠道,做好“十一五”教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35%的教师在2006年度有省、市级论文发表。把“教学一得”的撰写改为“课例分析”。下学期组织优秀课例分析评比。各教研组的教学资源库、课件库和网页建设有实质性进展,期末组织专项验收。
四、开拓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迈出新的一步。
以“图书馆建设”为重点,数字图书馆投入使用,开通电子阅览室,启用16只设施一流的研究性课程学习室,发布影像资料目录,购买新课程教学用书,建立图书馆小型网站,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功能,逐步使图书馆成为我校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购买理化生数字实验系统,小规模试点应用,不断提高探究性、开放性实验比例。完善学校管理服务平台系统,“人事”“物资”“学生成长记录袋”和“成绩管理”子系统投入使用,完成30节课堂或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初步完成电教中心网站建设。保证各年级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教学设施设备正常使用。建立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日志,进一步完善教学服务部门岗位责任制。
每月主要工作安排
2-3月份
1、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备课组教学进度计划。
2、协助高一年级组织模块学习补考。
3、高一备课组完成第二学期新课程实施计划。
4、各学科制订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5、完成高一有关课程模块学分认定工作。
6、调整高一、二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
7、完成无锡市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的申报。
8、对高一、二部分班级教学情况听课调研。
9、研究和调整强化班课程计划及竞赛管理办法。
10、制订第二层次“青蓝工程”实施计划。
11、制订本学期各教研组公开课计划。
12、检查教学常规、通报拖课、占课和私自调课情况。
13、高三年级参加无锡市一模调研考试。
14、高一艺术、信息技术新课程选科分班教学。
15、组织1-3年青年教师参加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4月份
1、编制高三教学质量指标及06年高考特别奖奖励条例。
2、制订骨干教师年度考核条例。
3、修订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条例。
4、对高三年级进行听课调研。
5、编制学校新课程实施规划和学生新课程选科指导意见。
6、组织新课程理论培训。
7、制订教研组与部门网页建设评估标准。
8、高一年级开设学术讲座。
9、编制“十一五”教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10、组织高一、二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11、高三年级英语口语等级考试。
12、购买新课程配套教学用书。
5-7月份
1、形成《校本课程管理和考核办法》。
2、制订《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办法》。
3、对高一年级继续组织学术讲座。
4、组织高一、二学生参加相关学科基本功比赛。
5、召开“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会。
6、组织青年教师评优课(5月份教研组评比,6月份校级评比)。
7、组织高三教师到高一、二听课调研。
8、汇集优秀课例分析,组织评比。
9、完成单项红旗组指标考核。
10、各教研室、各部门网页建设考核评比。
11、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12、教学常规检查。检查部分教师备课笔记和听课笔记。
13、布置暑假作业。编制暑期各科学生竞赛夏令营活动计划。编印新高一暑假作
业。
- 上一篇: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全局性重点工作目标及举措[ 02-26 ]
- 下一篇:2005-2006第二学期杨市校区初中部工作计划 2006.2.12[ 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