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锡中”双高课程:王彬彬教授解读鲁迅作品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2日 点击数:

1029日,“南大·锡中”双高课程精彩继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协会理事王彬彬教授于行政楼报告厅开讲鲁迅。王教授称将通过四次课完成此专题,希望以此唤起同学们对鲁迅的兴趣与热情,并向他们传递一些研读鲁迅作品的方法。此次为该系列课的第一讲,主题为“周树人是怎样成为鲁迅的”。

课程伊始,王教授阐述了选择鲁迅作为课程主题的原因。他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学的高峰,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标志性人物,鲁迅的精神、思想、谈论的问题凝聚着巨大的历史内涵和时代内涵,是各种矛盾集于一身的人物,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绕不开的人物。

接着,王教授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家族兴衰和学校教育四个维度阐释了主题,多角度论述了鲁迅个人性格塑造和文学气质养成的影响因素。谈及时代环境,王教授强调了时人蓄辫与剪辫的冲突,他结合《自题小像》的创作背景以及《阿Q正传》、《风波》等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指出辫子是鲁迅思考历史问题、中国问题和国民性问题的切入点,也是我们理解全部鲁迅无法绕过的问题。地域对鲁迅的影响集中于家乡绍兴的刀笔吏文化和充满复仇精神的越文化,这和家族变故带来的困顿、屈辱共同塑造了鲁迅冷峻的气质。而辗转南京、日本求学的经历则拓宽了鲁迅的眼界,使其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与思考愈加深刻。王教授的解读呈现了鲁迅得以成为鲁迅的深层次原因,使同学们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最后,王教授和同学们就本讲主题进行了交流互动,同学们反应热烈,纷纷结合自身阅读体验或与鲁迅相关的时事热点向王教授提问,王教授耐心倾听,认真地对每一位同学的疑问给出回应,并鼓励同学们保持质疑和批判精神。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也是其逝世85周年,了解、思考、研究先生的人生、创作、思想、精神,使其人格与文字的力量得以延续,是最好的纪念与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