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双新示范 扎实学科育人——无锡市初高中历史教师新课标新教材研讨活动综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7日 点击数:

推动双新示范 扎实学科育人——无锡市初高中历史教师新课标新教材研讨活动综述

十月金秋,正值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承办了无锡市初高中历史教师新课标新教材研讨活动,来自无锡各区、市的百余名初高中骨干教师出席活动。10月20日下午1点,研讨活动在省锡中行政楼报告厅正式开幕。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张春华、无锡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刘波、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室成员胡晓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副校长杨武彬。

胡晓军老师代表省锡中致欢迎词,他指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也是无锡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基地,在省锡中举办这项示范与培训活动意义重大。他从学科典型学习方式为起点,谈及了省锡中历史学科对于典型学习方式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省锡中历史学科中心尝试探寻“史料研读与体悟”的典型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史料研读聚焦于提升学生精准阅读文本、有效提炼信息、多元运用史观、科学解释史事、深刻认识历史的综合能力,并以“口述历史”的活动体悟和探究启悟形式指导学生追寻“乡贤踪迹”,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核心价值观。张春华院长非常重视历史学科的此次研讨活动,肯定其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为了高质量引领全市新课程改革和实验,无锡市教科院在今年9月份组织召开了江苏省重大课题《学科育人视角下“新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推进工作会议,而历史学科的这次活动也是适应初高中新课标新教材改革的一次极好的展示。张院长强调学段融合、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希望国家级双新示范校的省锡中与国家级双新示范区的无锡市这两个“翅膀”能通力协作,共同探索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研究、教学成果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

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入选名单,无锡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双双入选,无锡也是江苏省内唯一入选的城市。根据教育部要求,获选的国家级示范区将在建设周期内,承担包括探索市域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工作机制;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加强教研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务。获选的国家级示范校,其工作任务则包括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探索完善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教辅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等诸多方面。

两年来,无锡市与省锡中在深化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育人方式、推进教学变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秀丽江南,文脉赓续,绵延流长。美丽的省锡中校园,迎来了无锡市历史教学一线的顶级专家团队——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领航名师刘波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张永谦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专家、教育学博士马维林教授。

刘波老师以《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衔接教学》为题,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衔接教学问题提出了深刻地思考:1.关注课标差异——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前提;2.培养历史素养——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核心;3.增强课程意识——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基础;4.内化学生思维——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途经;5.加强协作——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方向。刘老师指出,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实践中肯定会遭遇到不少的困难。因此,中学教师要树立初高中一体的理念,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做好衔接与提升,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刘老师的讲座不仅涉及解决现实窘境的理论方案,还有大量的实操性教学案例,让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来自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的张永谦老师以《聚焦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教学思考》为题,向在座的培训老师讲述了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教学设计的思考、教学设计举例等四方面。他突出了新旧课标的变化,指出: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3.凝聚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4.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5.增强了“内容要求”和教学过程指导要求;6.增加了“学业质量描述”——教学评价的要求;7.“课程实施”——增加了“教-学-评”一体化建议。在张老师的讲座中,他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历、大量的教学实例展现出一位专家的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老师们为其辛勤的付出与深邃的思考所折服。

马维林教授是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副校长,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却坚持历史学科的专业研究,动笔不辍,著作等身。他以《为素养而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转型》为题,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顶层设计出发,提醒受训教师高考方式已经、正在发生深刻转型,指出高考命题突出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突出引导全面发展;他从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视角,提出了《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建议,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运用;最后,他从美学视域以自身文章与大概念、大单元设计为例,展示了时空观念的深度分析与教学运用,带给所有老师美的享受。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变革。但又无法完全无视一些现实情境:学段体系脱节,教学衔接力不足;学生素养能力缺失,思维力不强;课堂教学节奏快、密度大,讲授式为主……这就带给众多一线教师无数的困扰:课堂该如何“转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该如何作为?如何发挥课堂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作用?等等。

面对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无锡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刘波老师邀请了一批教学名师、教改新锐现场示范课堂教学风采,共同展示我们对于课堂变革的思考与回应。

10月20日下午的第一节课,由来自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学科组长俞静红老师授课。她以唐江澎校长所提的“四个者”出发,从“强权与公理”、“激情与理性”、“历史与未来”三个板块有序推进。俞老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如果你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喊出怎样的口号?”“写给百年前的他们,写给百年后的我们”为主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推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江苏省天一中学周翌可老师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给建筑赋予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导入新课,让学生根据所学寻找三个历史时期天安门广场与重大史事的关联。“国困民醒再孕新机”,凝聚了一股统一战线力量;“炮响惊雷再觅新途”,诞生了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殊途同归再开新局”,触动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建构起课堂框架,最后以“再思五四再谋新篇”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

21日上午,无锡市河埒中学董华溢老师注意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们分好小组,并以视频暖场,积蓄学生的情感。她将《五四运动》一课分为四部分,即“学界激愤,天安门前声震天”、“凝心聚力,各界响应怒火燃”、“团结奋进,五四功成启新篇”、“青春闪耀,五四精神薪火传”。

作为东道主,今年工作第三年的钱怡婷老师早已褪去了新教师的青涩,她以陈独秀的亲身经历为明线,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国民大革命紧凑地串联起来;她以多元史料为载体将“勇立潮头,发时代先声”、“披荆斩棘,启百年序章”、“筚路蓝缕,寻救国路径”有序展开,最后在探究陈独秀的“变”与“不变”中引导学生传承爱国主义。

这次以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讨活动,以五四运动为触发点,连接着专家对初高中教材编写的思考,也连接着一线中学教师对学科典型学习方式的探索。四位老师的精彩示范课具有多处共性:第一,关注初高中的衔接教学;第二,重视多元史料的合理运用;第三,突出课程(学科)育人功能。

不论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两份指导性文件都强调了学段衔接的重要性。两位初中老师,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材的编纂特点,突出了五四运动的知识与结构,讲清了五四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初步拓宽了历史视野、强化了历史思维。两位高中老师,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既注意到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衔接和贯通,避免了授课内容与史料选择方面的不必要重复,也通过多元史料的运用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避免了初高中教科书之间的脱节。他们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三方面下功夫,使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使学生能够从更新、更多的角度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

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方面,都特别强调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新常态。五四,是青春,是热血,更是理想与担当。其价值被否被深度挖掘并有序展开,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立意、教材重组、课堂驾驭、情感升华等诸多元素的掌控能力。当俞静红老师课堂结尾处,一位名叫陈吴洵的男生“写给百年前的他们”那段限时而作的应激性文稿出现的刹那,这节课的育人目标得到了升华;当他饱含激情诵读之时,诸多的师生深受感染、鼓掌以贺。

正义的力量,无论如何都是坚不可摧的

帝国主义的侵略,终将灰飞烟灭

而正是你们

向世界,向所有敌人与朋友证明

反帝,是可能的,也是一定的

面对巴黎和会的歧视,这是反抗

面对亲日小人的诱惑,这是回应

面对侵略者们的刀剑,这是宣言

这是旧中国在迸发新的力量

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五四,令人叫好

你们,令人尊敬

 

吴,虽旧邦,其命惟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是顺势而为,这需要无数教育界同行的参与。我们共同努力推进课堂改革再出发,思考并探索历史学科典型学习方式、落地学科育人、课型创设等。相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课程改革与教学转型之路将越来越宽广。

为期一天半的初高中历史教师新课标新教材研讨活动,既有三位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引导,又有四位一线教师精彩的教学示范,无论是学科衔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还是课程理论的学习与碰撞,这都是具有极大实用价值与借鉴意义。

来自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杨俊老师、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徐沂老师、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韩强老师、滨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张和美老师、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姜丽玲老师、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朱强老师、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朱群群老师等也出席了此次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