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校园新闻>> 新闻报道>>正文内容

在亲历与体认中坚定“道路自信”——省锡中启动“中国乡镇工业发源地” 走访和体验实践活动

如果说中国的农业改革起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么省锡中所在的无锡堰桥的“一包三改”无疑是中国乡镇企业改革的伟大创举,它直接造就了著名的乡镇企业“苏南模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模式”开辟了一条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板”的中国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如今,经过改革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苏南模式”,继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

为充分挖掘省锡中所在地的这一教育资源,省锡中学生工作处启动了“中国乡镇工业发源地”走访和体验实践行动,以考察无锡地区乡镇企业的成长、发展与转型为主线,以学校部分企业家校友为探访对象,通过了解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史,探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在亲历中体认核心价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近日,在张雪亚老师的带领下,省锡中口述历史课程班的同学来到了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近距离聆听改革者的奋斗故事,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轨迹。

 

回望历史,体验精神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无锡乡镇企业以乡镇村集体企业为主体。这种所有制形式的母体是人民公社的社区集体经济,带有公社体制的印记,亦有传统公有制企业的弊端,改革这种不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机制,已经势在必行。1983年以前,堰桥乡的经济基础在无锡县还处于中下游,“一包三改”推行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其发展速度很快引起全国各地的关注和重视。

 

198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发表了《堰桥乡镇企业全面改革一年见效》的消息,并配发了《把“包”字引向乡镇企业》的评论员文章。接着《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20余家报刊、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报道了100余篇文章。“一包三改”传遍全国。

 

同学们一边认真倾听,一边用平板记录下这一段段感人的事迹和一件件珍贵的史料。

 

对话历史传承精神

口述历史课程就是让同学们拿起录音笔,去采访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记录下来,来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作为省锡中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之“在亲历中体认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以研创式大任务研究的方式开展“中国乡镇工业发源地走访和体验实践行动”。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大家顺利完成了资料收集。接下来,同学们会进入图书馆继续查阅、整理和分析,厘清无锡乡镇企业发展的来龙去脉,然后寻找典型乡镇企业,展开亲历者的口述访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曾是上一代人的历史记忆,通过这次实地探访,同学们聆听了“一包三改”背后的故事,体会了前辈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学会了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大家深刻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努力探索出的一条中国道路。这是符合我们自己的历史、现实与国情的道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正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